阅读历史 |

第二百四十六章 都是熟人(2 / 2)

加入书签

张子凡的那些成果,极有可能都是真的,毫无掺水的那种。虽然无法窥见核心科技,但张子凡公布的所有的模型都完美自洽,没有一丝丝纰漏,更经受住了各项实验的检测。这说明,在张子凡团队手中,一定有一套比已知实验技术更加先进的研究方法,能够更加准确快速的对分子构型进行研究。张子凡在伦敦大会上的两篇论文,弄不好会和沃森、克里克的dna双分子螺旋模型一样,改变医学生理学的历史。除此之外,随着臭狗屎安德森的真身浮出水面,他质疑《浩然院刊》的信件也不知道怎么就流传了出来。在贻笑大方的同时,不少头脑灵活的学者,都将目光汇聚到了那份影响因子只有一点几,几乎比垃圾期刊还垃圾的《浩然院刊》上。结果,这不查不要紧,这一查,他们简直发现了一个大宝库。这份仅仅只有3期的杂志,其中至少有署名为张子凡、孔祥、翟强、袁强、柳小南的一共17篇论文,具备相当高的学术价值。而这些学术成果,此前根本没有人游览和研究过。也就是说,如果以这些论文为依据的话,可以发散开不少新的研究侧枝。这完全是一片处女地啊!一时之间,《浩然院刊》中论文的引用量开始暴增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